涪陵:葡萄小镇的“三变”振兴密码?
2025-08-03 06:30:00 来源: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

8月1日,涪陵区李渡街道石龙社区,海拔512米的李渡葡萄小镇果园里,一串串饱满的巨峰葡萄缀满藤架,清甜的果香在空气中弥漫。很难想象,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,曾因桑树、李树无人管理而几近撂荒。

“我家一亩多地入了股,三年期满就能分红,每月在这儿务工还能挣约1500元,家里的农活也一点不耽误!”石龙社区3组村民汪以淑在葡萄架下忙着采摘,脸上的笑容如同藤上的果实般饱满。她能获得这两份收入,得益于李渡街道的积极引导,以及石龙社区探索出的“三变”新路径——“果园变公园”“农民变股民”“农房变客房”。
资源变资产:荒地崛起葡萄园
曾经,石龙社区面临着土地利用不佳、集体收入薄弱的困境。在街道的引导下,社区大胆破局。依托红沙黄泥的独特土质,精准锚定葡萄产业,让昔日的荒坡摇身一变,蜕变为100亩连片的李渡葡萄小镇。
这一巨变的核心引擎,是创新的股份合作模式:土地、资金、技术、项目皆可转化为“活资产”。69户农户以土地入股,占股20%;16位居民现金入股,占股15%;技术骨干以管理入股,占股15%;社区则以基础设施项目入股,占股50%。多元入股方式汇聚了45万元启动资金,社区还同步投入64万元建设大棚、围网,整治山坪塘、铺设机耕道,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农民变股民:共享发展红利
合作社理事长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,股东代表参与管理,监督机制十分健全。规范的章程确保合作社“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”,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则保障了葡萄品质——通过不打除草剂、统一采购低毒农药化肥等措施保障品质。


这一变革让农民的身份发生了历史性转换:从看天吃饭的耕作者,升级为共享产业链价值的“股东”。彭述芬不仅将闲置土地入股,还在基地务工,“土地入股分红加上务工工资,今年预计能增收1万元。”目前,合作社已吸纳11名脱贫户、23名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,年人均增收数千元。技术辐射还带动了周边10户农户发展相关产业,户均增收达3万元。
果园变公园:产业链条再延伸
产业振兴并非只局限于种植环节。社区巧妙运用“果园变公园”的思路,修建健身步道,打造采摘观光体验项目。未来,还将通过修建柔性路面、凉亭,栽种花草等方式,让李渡葡萄小镇变得更加美丽。同时,推动“农房变客房”,发展农家乐与民宿,串联起葡萄采摘一日游链条。
如今,李渡葡萄小镇的名气越来越大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采摘。牧歌农庄的负责人易军介绍,他去年9月打造起农家乐,借助采摘季和周末休闲娱乐的热潮,农庄的生意越来越好。

石龙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邹强介绍,自2022年10月合作社成立以来,围绕葡萄、蔬菜等主导产业开展核心业务,不断优化经营模式。目前,该合作社种植葡萄、桃子、西瓜100余亩,蔬菜种植面积200余亩。预计今年合作社总产值达20万元,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速高达150%。
“我们葡萄小镇种植有巨峰、阳光玫瑰、浪漫红颜等葡萄品种,8月1日开始采摘。今年初挂果,预计产量超1万斤,产值约10万元,合作社将迎来首次分红!”王邹强指着缀满果实的藤蔓说道。曾经沉寂的山坡,如今因“三变”发展模式跳动着强劲的产业脉搏。这紫玉般的葡萄,正串起李渡乡村振兴的甜蜜未来——它生动地证明,当沉睡的资源被创新机制唤醒,泥土中自会生长出共富的希望。
文图/记者 何乾健
责任编辑:徐力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