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州区五通乡:“五心”绘新卷 小山村蹚出善治路
2025-08-04 14:26:44 来源: 第1眼TV-华龙网
第1眼TV-华龙网讯(通讯员 谢国邦)清晨,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跳蹬水库旁的枣树垭口,村民周伯俊在刚签字的拆迁协议上按下红手印。院角那棵老枣树被特意保留下来,“红岩先锋队的娃儿们跑了十几趟,连我孙子把秋千架移到哪儿都规划好了。”他摩挲着树干感慨。如今95%农户已完成签约,这支由党员组成的突击队,创造了令这个重点项目指挥部惊叹的“五通速度”。
这些年来,开州区五通乡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。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,这个森林覆盖率65%的山区乡镇,以“五通五心”党建品牌为笔,勾勒出组织强、产业兴、治理优的振兴图景——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.38万元;2025年一季度全区考核11项指标全优,群众满意度为98.7%高居全区第三。
“通”责任,党建引领“守初心”
“汛期巡河发现滑坡隐患,拍照上传半小时就有专班到场!”桐林村网格员老杨点开手机里的渝快政“基层智治平台”。在他身后,鲜红的“共产党员户”门牌在土墙房上格外醒目。这张覆盖全乡的智慧网络,将5村1社区编织成3大片、9个网格,乡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干,问题处置时限精确到小时。
组织根系延伸处,无职党员焕发新生。在云雾缭绕的黄岭山,养蜂能手陈开兰把党课搬进蜂场。“箱梁间距留三指,蜂王剪翅有讲究……”她托着蜂巢向围坐的乡亲演示。作为乡里首批“技术党员”,她带动23户发展中蜂养殖,每户年增收超万元。
20名无职党员通过“田间课堂”“工匠作坊”传授技艺,100余名村民学成特色技能,在家门口变身“土专家”。党员杨兰的绣花鞋垫工坊里,年轻人用抖音直播带货,“农村绣花鞋垫”月销破百单。
“通”发展,破立并举“增信心”
夏日的黑山羊养殖小区,自动清粪机正嗡嗡运转。“以前满山放养,现在住恒温房!”养殖大户黄俚均笑着推开标准化圈舍。墙上“党员示范棚”标牌旁,贴着“五统一分”管理细则:统一供种、防疫、饲料、品牌、销售,分户养殖。这套党组织主导的模式让黑山羊身价倍增——2024年全乡出栏超万只,产值突破千万,绿色食品认证已进入最后审核阶段。

在海拔四百米的地坝梁水库周围,连片芍药花海吸引游客驻足拍照。“三年前这里还是茅草坡。”党员李春勇拄着锄头回忆。他率先试种中药材,如今带动1380亩基地,黄精、石菖蒲在电商平台供不应求。
山腰的集体产业园里,返乡青年周霞正给黄桃套袋:“土地流转金+务工工资+分红,一年顶过去三年!”通过“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,全乡发展特色经果林700余亩,户均增收5000元。

“通”民意,服务下沉“践真心”
深圳电子厂的流水线旁,李春花在“五通乡便民群”发出求助:“娃儿入学证明咋弄?”十分钟后,网格员发来盖好章的电子版。“以前请假回乡三天,现在动动手指!”这个覆盖4500名外出务工者的云端矩阵,今年已办理异地事项1200余件。
在青苔遍布的石板路上,“背包干部”刘平平正赶往独居老人刘奶奶家。她的帆布包里装着刚代买的降压药、代取的养老金。“小本上记着132位老人需求。”作为代办服务团成员,她每月跑腿超百次。乡便民服务中心数据显示:6支代办团队今年累计服务3800人次,最远曾赴成都为卧床老人办理残疾证。

在跳蹬水库移民的居住点,包村干部彭江术的民情日记写满住户需求:“搬迁到岳溪镇的老张需要护工”“搬迁到弹子镇的脱贫户老杨新的帮扶措施”。通过“三访”机制,党员干部今年收集诉求980条,解决率98.6%。移民张大爷指着公示栏笑言:“反映的楼梯乱堆杂物问题,一天就清除了!”
“通”文明,德治浸润“暖民心”
“文明积分98分,换电饭煲够啦!”村民张桂花在“美德超市”柜台前笑得灿烂。货架上,食用油标价50积分,洗衣粉30积分——志愿服务、庭院整洁都能攒分。三年来全乡发放积分券4500张,乡风悄然转变:过去常见的“无事酒”今年未发生1起,低俗表演绝迹。
夜幕下的文化广场,村民自编小品《彩礼风波》引发阵阵笑声。“这是咱村第28场‘文明大篷车’演出。”社区书记李启云介绍。由老党员把关的6支文艺队,把政策法规编成三句半,将榜样故事演成活报剧。年初的“支书擂台赛”上,7位群众评委给述职者现场打分,几百名村民围观助威,掌声如雷。
在村口“乡风榜”前,红榜表彰的“好媳妇”杨良琼正帮婆婆按摩。黑榜曝光的李某某则主动找村干部:“明年我定要争红榜!”通过136名身边榜样的示范,孝亲敬老、勤劳致富蔚然成风。田冲村村民理事会会长张天学感慨:“现在办酒席不超过十桌,人情债轻了,心气更顺了。”
“通”法治,多元共治“保安心”
在挂满法治漫画的农家小院,“法律明白人”杨德福摇着蒲扇开讲:“冒充孙子要钱是诈骗,大家切记‘三不’……”这位无职党员担任小院院长三年来,成功劝阻27起养老诈骗。院里特设的“亲情通话角”,让留守儿童每月与父母视频普法。
走进挂有“乡里乡亲说事室”木牌的青瓦房,两家人正为地界争执。乡贤调解员张利平取出泛黄的林权证:“1983年划分时以这棵皂角树为界,树北归老李家……”矛盾在历史凭证前烟消云散。今年来,这样的说事室共化解矛盾370余件,群众称其为“不闭门的法庭”。
最见功力的是“五老调解队”。当张家兄弟为赡养母亲推诿时,老支书何荣洪拍出母亲病历:“你们吃奶时,老人可曾推脱过?”一席话让兄弟俩面红耳赤。这支由44名老党员组成的队伍,善用“古理+新法”,今年化解土地纠纷69起,赡养矛盾24起。村民笑言:“银发调解员开口,再倔的驴也顺毛。”
五通乡的“五通五心”实践,把党建“责任田”深耕为振兴“示范地”:组织体系如根系深扎,网格治理激活末梢神经;产业活水浇灌沃土,黑山羊驮起致富梦想;云端服务消弭千里阻隔,民情流水线直抵人心;文明积分兑换乡风新貌,德治清泉滋养精神沃野;法治小院筑起和谐基石,银发调解化干戈为玉帛。
如今穿行五通,可见移民新居炊烟袅袅,羊舍里羔羊咩咩欢叫,法治小院笑声朗朗,文化广场舞步翩跹。乡党委书记朱小勇指出:“五通不是生造概念,而是把党建的根脉扎进泥土,让‘五心’在群众心田开花结果。”这方曾偏居深山的小乡,正以有温度的治理、可感可及的幸福,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善治的生动样本。
责任编辑:石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