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无中生有”到“有中生优” 奉节如何乘“视”而上?
2025-08-04 21:32:29 来源: 第1眼TV-华龙网
第1眼TV-华龙网讯(记者 李黎)没有产业基础,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,成功创建重庆市特色(眼镜)产业示范基地,今年预计产值可达30亿元。一个西部山区县城,是如何做到的?
12月4日上午,奉节县举行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,记者了解到,奉节在“白纸”上作画,历经9年的精心培育,走出了眼镜产业“无中生有、有中生优”的发展蝶变之路。

无中生有
打开生态工业发展视野
一个地方立足于自己的特色,找到自己的发展优势和增长潜力,才能找到发展方向。
地处三峡库区的奉节,面临工业发展的重重限制,一直在寻找适合的产业。
眼镜作为刚性需求消费品,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广阔的发展前景,奉节县敏锐地捕捉到了眼镜产业的发展机遇。
2015年,奉节依托《重庆市消费品工业三年振兴规划》这一政策利好,抢抓西部布局空白机遇,确定发展以低能耗、低污染的眼镜产业为主导产业,从此打开了生态工业发展的视野。
奉节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。同时,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,奉节县的交通网络日益便捷,为眼镜产业的引进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

2016年,奉节出台加快眼镜产业发展的“十二条意见”,从支持搬迁补助、物流补贴、担保费及贷款贴息、基本电费补贴等12个方面降低企业运行成本,为包括眼镜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配备“专员”和“企业秘书”,为入驻企业提供“24小时不打烊”的全方位“一对一”服务。
相对于东部地区,奉节具有厂房租金、劳动力等方面比较优势,加之当地政府的高效招商、精准对接,一批东部地区眼镜商会的成员结伴组团来奉发展。
有中生优
产业集聚跑出发展“加速度”
敢于“无中生有”,还要善于“有中生优”。
近年来,奉节将眼镜产业作为生态工业主攻方向,坚持高起点规划、高效率招商、高标准建设、高水平创新,推动眼镜产业向高端化、链条化、品牌化、生态化发展。
在交通物流方面,通过高铁快运、开通奉节至浙江、奉节至深圳等眼镜原材料、贸易重点区域物流专线等方式,有效降低物流成本10%。

在产业链条方面,围绕生产制造、配套服务、贸易销售眼镜产业全链条,聚焦原料供应、模具、零配件、金属镜架表面处理等眼镜生产关键环节,引进关键配套企业30余家,眼镜生产制造配套实现了全覆盖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在辖区3所中职院校开设了眼镜机械制造、眼视光学等专业,每年可培育眼镜专业技术人才3000余名,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。
12月3日,奉节眼镜首次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印度尼西亚,拓宽了奉节眼镜物流渠道,打开了东南亚市场。同日,奉节眼镜电镀产业园正式投产,日处理能力10万副,进一步降低园区眼镜企业生产成本,提升眼镜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。

善谋者行远。短短数年,奉节跑出眼镜产业“加速度”。
截至目前,奉节已投产眼镜企业63家,年底可落地投产企业达100家以上。2023年眼镜产业产值达23亿元,今年1—11月实现产值27.6亿元,同比增长29.2%。
优中做强
加速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
抓住发展机遇,对应谋篇布局,方能做大做强。
接下来,奉节将继续坚持规划引领和创新驱动,推动眼镜产业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。

一方面,全力补链延链强链,围绕眼镜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,大力引进生产制造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,推进工贸一体、“前店后厂”模式,加快产业全链条升级。
另一方面,强化科技创新赋能,聚焦品质化提升、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,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促进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。
此外,奉节还将深化对外交流合作,抢抓重庆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机遇,依托生态工业园和电商产业园,创新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模式,加强与国际国内先进地区行业协会、商会组织的合作互动,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拓展国际市场,推动更多奉节眼镜产品“卖全球”。
锚定100亿级眼镜产业集群目标的奉节,正在“优中生强”的道路上稳健前行,“西部眼镜之都”的梦想将照进现实。
责任编辑:刘思利